新型高分子蛙式支具調理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經臨床應用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材料與制作方法
用4mm 高分子聚丙烯板材,通過烘箱加熱至180℃ 在預先制作的石膏模型上塑型.冷卻后修剪。內部用3 mm硬質海綿做內襯。為適應不同年齡及體型的患兒.取腰圍、大腿及小腿周徑的最大及最小值,蛙式位雙膝關節頂點的橫距為制作參數.分為I、Ⅱ、Ⅲ 3種型號, 適應不同年齡及身材的患兒。支具開口位于前方,兩側有多個翻轉式鈕扣,起固定作用,同時調節其松緊度,在腹部及雙驤關節處均有護墊。支具上有多個直徑為1 cm的小孔。
使用方法
首先根據不周年齡患兒.選用不同支具I型:6個月~1歲,Ⅱ型:1~2歲;Ⅲ型:2~3歲。將患兒脫位倒大腿牽引下屈髖外旋,使其變為蛙式位,這時可聽到或感到髖關節有彈響.說明脫位的髖關節已復位。將患兒置于蛙式支具內檢查外固定架與身體接觸良好并將鈕扣鎮緊.拍片復查髖關節位置正常.即完成了第一次固定 如遇內收肌緊張的患兒,影響復位可將內收肌切斷后.置于外固定架內3個月后將蛙式架取下,將患兒置于貝式架內繼續固定3個月.即完成整個調理過程。
此種外固定醫用支具使用方便.不需住院、不需麻醉.在門診即可完成.減少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醫療費用.對多個年齡組均適用。支具固定后.經臨床觀察髖關節有徽動.這樣有利于股骨頭及髖臼的發育,減少了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發生率。支具輕便有彈性,不易折斷,不阻擋x線.拍片或透視均能清晰顯示髖關節的形態。由于采用高分子材料,不怕大小便浸蝕.同時多孔結構具有透氣功能,也便于觀察皮膚情況,防止皮膚壓傷。通過對31倒患者調理過程.我們發現手法復位時患倒髖關節有明顯的彈響.說明脫位的關節已復位,且穩定。如果復位時無明顯的彈響及手感,說明髖臼淺,髖關節不穩定,往往需要手術。本組2倒復位失敗患者手術時均證實髖臼較淺且髖臼內有較厚的纖維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