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物修復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機械應力可引起骨折端微小運動,進而促進骨折愈合。動物截骨模型研究表明,在截骨部位施加軸向應力,可顯著增加骨痂形成數量,縮短骨折愈合時間 。而循環或者動力性負重對骨形成的影響較相對靜態張力更為明顯。骨折部位的血液供應是骨折部位細胞增殖的原始動力,而骨折局部微環境對細胞分化和表型有一定影響,小到中度的應力可以促進成骨細胞分化,而較大的應力則可以增加成骨細胞比例,促進骨折愈合。
然而,下肢骨折患者行內固定術后常需絕對臥床休息2~3個月,不能進行負重、行走鍛煉。長期臥床時,患者骨折端處于靜態張力狀態,不利于骨折愈合,且易造成骨折晚期并發癥如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等。而若患者在無保護措施下進行負重、行走鍛煉,其骨折端應力就無法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容易造成骨折延遲愈合、骨折不愈合甚至內固定物斷裂等。此外,因術后疼痛、心理適應等因素,很多骨折患者依從性較差,無法重復進行訓練。基于此為準確控制骨折端所承受的應力,使骨折患者術后能夠及時、安全地進行負重、行走鍛煉,設計了下肢康復醫用支具。
該下肢康復支具設計合理,操作簡易, 目前已應用于行內固定術后的脛骨中段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復中。應用效果表明,患者佩戴該醫用支具可在限定負重閾值范圍內進行短時間的負重、行走鍛煉,給予骨折端應力刺激,并能夠實現調節、控制負重載荷,報警、收集數據等功能,有利于促進患者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