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舟狀骨作為連接近遠排腕骨的橋梁,將手部受到的壓力傳導到前臂,在維持腕關節穩定性上有重要作用。由于舟狀骨獨特的形狀和在腕骨中的位置,部分臨床高度懷疑的舟狀骨骨折在起初的x線檢查中很難被發現,對于此類舟狀骨隱匿性骨折的理想的診治策略仍有爭論。較多學者建議對臨床懷疑骨折(有腕部腫脹,鼻煙窩壓痛、舟骨結節壓痛或舟狀骨擠壓試驗陽性)而缺乏x片證據的患者采取傳統方法調理:先予包括拇指近節的前臂石膏托固定,待傷后2、4、6周拆除石膏托重新對腕關節檢查,若仍有骨折體征存在,則再次行x片檢查。但是只要骨折體征存在,不管復查x片是否發現骨折線,仍需用傳統的石膏托固定。只有在傷后6周的x片檢查未發現骨折,才可以安全地撤除石膏托。長時間的石膏固定會帶來肌肉萎縮、韌帶攣縮及廢用性骨質疏松等并發癥,對傷者腕關節功能的恢復有很大的影響目。為了早期明確診斷并積極調理,陳振冰等建議對早期行高分辨率CT掃描以明確骨折情況。
有研究表明臨床可疑骨折終被確診為舟狀骨骨折的比例為2%-12% ,所以對所有可疑骨折采用石膏托固定值得討論,這是醫生為防止骨折漏診而導致骨不連與骨壞死等嚴重并發癥采取的過度調理,既限制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患者失去工作賺錢的機會(舟狀骨骨折多發于年輕人 ,是產生經濟效益的主力軍)。Dacruz等研究發現所有可疑舟狀骨骨折用寬的臂吊帶懸吊休息一周后重新評估,需要石膏固定制動的患者數就會明顯減少。另一種選擇是用支持繃帶包扎嚴密隨訪,腕關節的功能與石膏固定相同。部分學者認為在初始x片上不能發現的舟狀骨骨折,實際上是不完全骨折或是微骨折,不管采取哪種方法都能自然愈合。
骨折采用腕關節支具(也叫腕手支具)固定,有利于腕部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的修復,有利于腕部腫脹的早期消退,對于潛在的骨折有足夠的腕關節制動,避免因延遲診斷或漏診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同時能大限度的保留患肢在調理期間的功能,有利于后期的康復鍛煉。